2008/12/28

圣家节对基督徒家庭的启发

今天,教会庆祝圣家节。庆祝此节日可以帮助我们基督徒反省自己家庭的价值、生活及责任。
教宗保禄六世1964年访问纳匝肋时说,纳匝肋圣家是基督徒家庭的模范。
首先,它是一所认识基督、了解基督生活的福音的学校。
其次,我们要学习圣家的静默。教宗说:“在此繁忙、骚动的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为喊声、喧嚷、吵闹所包围,正需要心灵上这种不可或缺少的宁静状态。”
工作也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一个教训。工作不是耻辱,因为借着工作,使人达到更高尚的目的。工作是天主赋予人类的一份使命。耶稣在此学会了如何工作,因此他成了一位伟大的模范。
最后,最宝贵的那就是圣家爱的交流。他们在爱中成长,以爱相爱。
基督徒庆祝本节日应该认真反省,并有责任使家庭成为“全人的学校,”成为信仰的学校,认识天主、教会、福音、学习中国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请问身为父母亲的教友,你们的家庭是孩子认识天主,福音的学校吗?
静默对现代人的生活似乎显得很重要,现代人缺少的就是内心的宁静。我们所处的世界,有太的嘈杂声,以致声声入耳。于是,我们听不到天主的声音,内心深处的声音。静默是听到天主声音的最佳途经,并能认清天主对我们的旨意是什么。静能虑,虑能得,此乃前人的经验之谈也。你能静默片刻吗?你教孩子学会静默、聆听吗?
我们要避免的是“工作狂。”现代的生活,社会的竞争,金钱至上……这一切都使我们忘记了人生的目的,远离了基督徒价值的中心与目标。基督徒的价值不在于拥有财富(路12:13-21)。千万不可忙于工作,忘记了生命的主人;千万不可侍奉财钱,成为工作的奴隶(玛6:24)。
至于家庭中的爱,那就不言而喻了。夫妇学会相爱,孩子在双亲身上看到相爱,也学会了爱父母、爱他人。你对你妻子的爱体现在哪里呢?你对你丈夫的爱体现在哪里?你对你的孩子的爱在哪里呢?你对你的双亲的尊敬听命在哪里呢?
今天弥撒中的读经就指出这三种责任:读经一指出子女的责任:尊敬、孝顺父母。这种传统的美德好象一去不复返,其实这是一份不可没有的家庭美德。身为父母亲的基督徒,应该有这份使命传递这美德。
读经二则取自圣保禄至厄弗所人书,指出夫妇的责任,一言以蔽之,爱。爱包括很多,古人所说的:夫妇相敬如宾、牛衣对泣——同甘共苦,都是其中的内涵。面对现代不少家庭的崩溃、破裂,基督徒应倍感珍惜夫妇的生活。
福音则指出一个家庭对天主的责任。这帮助我们反省基督徒的家庭应常常以天父为中心,这是家庭共同的责任。

2008/12/26

三重庆祝

根据现行的罗马礼仪日历,我们得知两个大节日后均有八日庆期,复活节圣诞节。关于前者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没有被‘打断’的感觉,连续八天庆祝复活的奥迹。但圣诞节内的八日庆期却不如此, 因为有点被打断的‘感觉,’由于三个庆日:圣斯德望、圣史若望和诸圣婴孩。
为什么如此呢?查考了一些相关的礼仪书籍,虽他们的观点不是非常令人满意,不过足以使我们明白这些庆日的意义。他们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二:
1. 历史的观点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这些庆日相当早,比圣诞节更早。在东方的礼仪就第四世纪始就有这些庆日安排在现大的二十六、七八日。后来,在第五世纪在罗马,也庆祝这些圣人的庆日。梵二后,没有打破这样的传统,承袭了这样优良具有历史渊源的庆日,除了一些细节的调整外。
2.神学的意义
首先,这些庆日与圣诞的奥迹分不开,这是他们见证耶稣到来的方式。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为基督作证:
12月26日圣斯德望代表着甘愿牺牲流血的殉道见证——执事
12月27日圣若望宗徒代表不流血的生活见证——司祭
12月28日诸圣婴孩代表无辜牺牲者的殉道见证---学生
由于他们不同的见证,对基督特殊的贡献和付出,故紧接在圣诞节之后庆祝,使圣诞的奥迹更加明显。
希望以上的拙见与心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教会礼仪的安排。

2008/12/25

Children of God

Today's entrance antiphon is so beautiful, which fully expresses the mystery of Incarnation of Jesus.
It says: Puer natus est nobis, et filius datus est nobis...
why/what is purpose of the Incarnation? It seems as if it were a double purpose acoording to today's liturgy. The Gospel tells us that the Incartnation of Jesus makes us become children of God (John 1:12). The Post communion confirms what the Gospel says, which goes in this way that" Father, the child born today is the Saviour of the world. He made us your children."
While the Liturgy of the Hours shows us another apsect. The Concluding prayer says:
O,God human nature is the wonderful work of your hands; still more wonderful, the way you redeemed it. We ask you to make us sharers in the divinity of Christ, who deigned to share in our humanity.
The office of readings taken from St. Leo the Great says so:"Christian, remember your dignity, and now that you share in God’s own nature, do not return by sin to your former base condition. Bear in mind who is your head and of whose body you are a member."
Along similar lines, I took preface No 3. of Christmas that says:"...God has become one with man, and man has become one again
with God. Your eternal Word has taken upon himself our human weakness, giving our mortal nature immortal value. So marvelous is
this onenes between God and man that in Christ man restores to man the gift of everlasting life."
That is the mystery of Incarnation."

今天的进堂咏非常'优美'表达了基督降生成人的奥迹.进常咏这样说: 一个孩子为我们诞生了, 一个儿子赐给了我们...
基督降生成人的目的是什么呢? 根据今日的礼仪,似乎表达了双重的目的.
福音告诉我们,耶稣的诞生是要使我们成为天主的子女(若1:12).领圣体后经也证实了这一点,说:"圣父, 今天诞生的婴孩是世界的救主,他使我们成为天主的子女."
今天的日课则给我们指出另一种观点: "天主,祢奇妙地創造了高貴的人性,更奇妙地恢復了人性的尊嚴。今天祢的聖子降生,取了我們的人性;求祢賞賜我們也
能分享祂的天主性。祂是天主和祢及聖神永生永王。阿們。"
诵读亦是如此:圣大良说:"基督徒啊!你要记得你的地位!你既分享天主的性体,就不该再犯罪重返旧日卑下的境地.你要记住, 谁是你的头,你是谁的肢体." 昨日的诵读,圣奥斯定地清楚地表达了这个观点:" 因为天主使他的独生子成为人之子,好使人之子成为天主子."
按照这个思想,我特意地选了第三个圣诞颂谢词,因第三个完全也表达这个思想的幅度.
这就是今天礼仪对降生成人奥迹的表达. 让我们好好欣赏!

2008/12/24

听来的圣诞故事

两个星期前,学校为学生提前举行圣诞节弥撒。弥撒中,院长给学生们讲了两个关于圣诞节的故事。

圣诞心愿
一个圣诞节的晚上,教友们望了子夜弥撒后就各自纷纷地回家休息去了,只有一个小孩子留了下来。当他们走了之后,他就拿起马槽中的小耶稣撒腿就跑。过了一会儿,本堂神父来到圣堂时,发现马槽中的小圣婴不见了。他在想,小耶稣跑哪里去了呢?是谁把圣婴抱走的呢……?突然,堂门开了,那个小孩子抱着耶稣进来了,神父问他:你为什么把小圣婴抱走呢?你怎么可以把小圣婴抱走呢?他对神父,说:因为我在圣诞节前有个心愿:如果我有一辆自行车,我就与耶稣一起分享。现在我有了,所以我与耶稣一起分享,带着耶稣兜风去了。

我能为耶稣做什么
圣诞子夜弥撒后,有三个小孩子走进堂区的教堂,来到马槽前看见耶稣躺着里面。他们在想,我们能为耶稣做什么。一个孩子说:我把新外衣给耶稣穿,使他更暖和。第二说,我把新鞋子给他穿,以便他不会着凉、受冷。第三个孩子在想,那我能给他做什么?他抱起小耶稣放在自己的胸前,我要使你保持温暖,使我更接近你。

这两则小故事意义深刻。因此,我们扪心自问,今年圣诞节,我与耶稣分享什么?今年的圣诞节,我的心离他更近了吗?

2008/12/19

寡人有疾

近来,因身体欠佳,不能及时更新本博客,望吾友谅解并在祈祷中记我一念,谢谢!

2008/12/17

耶稣的族谱

今天进入将临期第二阶段,礼仪的中心直接指向耶稣的诞生。
今天的福音则选自玛窦的族谱,教友感到困惑,为何在弥撒中宣读一连串我们根本不知道的名字。
本译文将有助于对这家谱的理解,耐心读毕此文,一定获益匪浅!

耶稣的祖母是谁呢?

一个被忽略的开头
欲知某人,不一定要知道某人的祖母。不过,我们的祖先的确能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同年代与相隔好几个世纪的女性能帮助我们理解生命的意义吗?
在耶稣的事例中,这不是夸大之词。了解祂的祖母——其中有些与众不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祂的人格,祂的使命和祂是天主子的光荣。
圣经的读者或许对玛窦福音所记载的耶稣祖先的名单,一个不同寻常的开头——耶稣的族谱(玛 1:1-17),感到乏味并略而不读。这是因为很多人看不出这些名字的个中意义。
若我们细读玛窦福音独特的开头,我们会发现4位女性的名字——圣经中唯一提及的耶稣祖母的名字,夹杂在一连串的42个男性名字之中。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新约中颇为感人的讯息。

祖先的重要性
在古代,家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个家庭全部历史的记录。甚至在今天,还有人以保存家谱为荣。
对犹太人而言,家庭的历史更为重要, 因为证明自己家世的清白是必须的。承认血统的不纯,也就是说,某人的祖先中有一个是非犹太人,就会导致丧失某人是天主子民的权利。
例如,一个犹太人欲成为一名司祭,他必须证明自己是来自亚郎,梅瑟哥哥的直系家族。如果一个人想成为一国之君,他就要证明自己是属于达味的家族。若一个人要结婚,他要追溯他未婚妻至少前五代的家史。
我们甚至知道,耶稣时代统治犹太人的大黑落德,常被自己的百姓所轻视、瞧不起,因为他的祖先是厄东人[1]。这事实令他惶恐不安,所以,他下令彻底毁掉所有的户籍档案,以阻止他人声称比他自己更清白的家谱。

生命的三个阶段
给犹太人写福音的玛窦,描述耶稣就是犹太人所等待的默西亚。他认为福音最好的方式就是以家谱开始,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准备名单、次序及细节融入家谱中。
按犹太人历史的三个重要阶段,他把耶稣的祖先分成为三组。
第一组以亚巴郎开始以达味结束(玛1:2-6),第二组以达味开始直至充军巴比伦为止(玛1:6-11),第三组从充军直至耶稣基督的来临(玛1:12-16)。
圣经作者之所以用这三部分来表达,是因为他想描述人类生命的三个阶段。

历史的教训
第一阶段的目的是要指出,人类为伟大而生。此阶段的高峰是达味王,以色列最伟大的国王,他使以色列成为强国并带领以色列子民达到辉煌的巅峰。因此,按玛窦的想法,所有人必须成为国王。
玛窦运用第二组来暗示,因人犯了罪,所有的人都丧失了崇高的地位,沦为邪恶行为的奴隶!玛窦以充军巴比伦的苦役生涯、希伯来民族的耻辱、灾难与悲剧的时期来结束此部分。
第三组指出,因着天主子的恩宠,人类重新恢复了其伟大、崇高(Greatness)。于是,家谱以那位从奴役中拯救他们的耶稣基督而结束。因此,根据圣史,天主不许悲剧作为历史的结局;在耶稣基督身上,所有的耻辱都成了光荣。

隐藏的默西亚
然后,玛窦在家谱中运用数字的技巧。如果,我们从亚巴郎开始数到达味;从达味到奴役的时期;然后到耶稣基督的名字为止, 在这三组中,玛窦都用了14 这个数字。他自己在结尾时说:“亚巴郎到达味共十四代,从达味到流徙巴比伦共十四代,从流徙巴比伦到基督共十四代”(玛1:17)。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可能的。玛窦为了满全此数字一定忽略了很多名字。例如,从培勒兹到纳赫雄,根据出谷纪,不可能仅三代就包括了在埃及为奴的430年;也不可能从撒罗满到叶瑟只有两代,就填满了三个世纪。
那么,为什么玛窦有意地运用14这个数字呢?为理解这个,我们必须知道希伯来语的特点。在英语中,我们用真实的符号1、2、3 来表达数目字;以不同的记号a、b、c 来表达字母;但在希伯来语中,字母也被用来表达数目字。1 就是字母a;2则是字母b等等。若我们以这种方式来总括任何一个希伯来文中的字,就可以得到一个计算名字(gematric)[2]的方法。
根据这种计算法,达味王名字的数字刚好是十四,这在犹太人中是家喻户晓与普遍的信念。他名字的字母源于:D(=4) + V(=6)+ D(=4)=14。
所以,玛窦安排每组为14个谱名,以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告诉犹太人,耶稣是达味的后裔,因此祂是真正的默西亚。此外,他把所有的后裔都放在14个谱名的三组中,这“三”具有全部、完整之意。圣史以此暗示耶稣是“更完美”的达味(Triple David),因此,祂就是默西亚,名副其实的达味后裔。

女性不适宜
真正令人惊奇的是,玛窦在家谱中竟包括了耶稣四位祖母的名字。
那时候,在伟人祖先的名单中,母亲的名字从来不会包括在内。在耶稣时代,妇女不具有合法的权益,亦不能出庭作证。她不被当作“人”看待而是“东西”,是父亲或丈夫的财物;在社会上不算什么,毫无价值可言。例如,在耶稣增饼的故事中,福音说“除妇女与小孩外,约有五千人”(玛14:21)。
在远古时代,忽视妇女就是如此,以致男人每天早晨起床后,为三件事而感谢天主:不是外邦人、不是奴隶、不是妇女。
在圣经家谱的名单中,妇女从来不受重视。这就是为什么在耶稣家谱中妇女的名字是那么令人惊奇、耳目一新。若我们仔细看这些妇女,我们更惊奇,因为她们是乱伦的塔玛尔(玛1:3);妓女辣哈布(玛1:5);受排斥者卢德(1:5))和奸妇巴特舍巴(1:6)。

祖母塔玛尔
首先,玛窦提到耶稣的祖母是塔玛尔。她的故事记在创世纪第38章内。她很年轻时就与厄尔结了婚,但不久便成了寡妇,也没有孩子。按当时现存的弟为兄立嗣的法律(levirate)[3],她的兄叔,应该娶她为妻好能为她生下她应该从先夫得到的孩子。一个男子无后而逝,那是奇耻大辱。
因此,她的兄叔,敖难就娶了她为妻,虽然他(她)们在一起生活,但敖难不想要孩子。后来他也死了,塔玛尔仍没有孩子,再度成为寡妇。
她的公公——犹大认为她是“扫帚星”,就不愿让第三个儿子作她的丈夫。他不愿意失去最后的一个儿子而留下他独自一人,成为孤寡老人。
但塔玛尔想出了一个办法。有一天,她假装是个妓女,坐在她公公经常经过的十字路口。当犹大走近她时,并没有认出她就是塔玛尔,他欲以一只小公山羊博得她的芳心。他把棍杖、印带和印章给了她作为抵押。一会儿后,当他送小公山羊给她作为报酬时,她已不在那里了,也没有人看见或听说那里有妓女。
从他(她)俩的结合中,塔玛尔怀孕了。当犹大得知她怀孕了,他就非常生气,大声叫道:“把她拉出去,活活烧死”。于是,塔玛尔就实施(implemented)办法的第二部分。她捎信对她的公公说:“这棍杖、印带与印章的主人是我胎儿的父亲。”此时,犹大才恍然大悟。
塔玛尔就这样怀上了犹大的孩子,也因此幸免于一死。她是一个堕落、狡猾的女人,或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呢?不过,玛窦在耶稣的祖先中记载了塔玛尔这不光彩的名字,这是事实。

祖母辣哈布
玛窦提到的第二位女人是从事妓女职业的辣哈布。她的故事就是在征服福地时的军事侦探的故事(苏第2章)。
当若苏厄——以色列军队的领袖,到了福地的城门时,他找到了耶里哥城。他派了两人去勘察那地方,他们俩就住在耶里哥城内的辣哈布家里。

后来,当他们被当地的警官发现时,辣哈布便把他们藏了起来,并用绳子将他们从窗户中缒下去,帮助他们成功逃离。她要求当以色列军队进入城内时,饶恕她与她家人作为酬谢。他们答应了她的要求,并要她在窗外系一条红绳子,以便辨认。
对耶里哥城的袭击十分恐怖。耶里哥城被若苏厄的部队洗劫一空,居民一一被杀戮。但诚如他们对辣哈布所许诺的,她全家均幸免于难。后来,这妓女——辣哈布成了耶稣的祖先之一。玛窦没有忘记在家谱中提到她的名字。

祖母卢德
卢德是摩阿布人,也就是摩阿布国人(卢1:1-4)。虽然,她年轻时,体验到了人间的温暖,但是也饱尝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因为她是寡妇,没有孩子。
她是忠于婆母——纳敖米的模范,经常陪伴、帮助她。卢德也是一个任劳任怨、不辞辛苦,以维持生计的妇女。后来,她再次遇上她的“新爱”——波阿次。因此,她在白冷城过着第二次平静而祥和的幸福生活,享受着因工作、牺牲与忠实而带来的回报。
尽管她具有完美无瑕的特点,但仍然令犹太人尴尬,因为她是一个外邦人。她是一个犹太人最憎恨的摩阿布人。在犹太人的法律上,他们鄙视摩阿布人,以致她(他)们永远被拒之于门外,甚至不允许她(他)们成为以色列信仰的一部分。申命纪记载说:“摩阿布人不得进入上主的集会,他们的后代,即便到十代,也永远不得进入上主的集会”(申23:4)。
玛窦偏偏选择了受犹太人排斥与轻视的这个妇女出现在耶稣的祖先之列。

祖母巴特舍巴
巴特舍巴是赫特人,是达味王手下的军官乌黎雅的妻子(撒下第11章)。她与自己的丈夫住在耶路撒冷的王宫附近。她天生丽质,以致达味王深深爱上了她。趁乌黎雅出征作战之时,他把巴特舍巴叫到自己的王宫,两人共谋发生了性关系。
不久,巴特舍巴便怀孕了。为了掩盖丑行,达味便召回在前线作战的乌黎雅并要他在自己的家里休息几天。达味这样做,是为了让乌黎雅有充分的时间与他的妻子一起睡觉,以便掩盖自己的越轨行为。但乌黎雅想到自己的士兵仍在前线作战,没有接受这一“优惠待遇”。
因此,达味王就把乌黎雅派到打仗最危险的地方。乌黎雅便阵亡了。现在,达味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与巴特舍巴生活在一起了。
此后,有一个先知借着一个令他深思的比喻,使达味信服自己的丑行与重罪。由于他的谦卑,达味悔改了,并寻求天主的宽恕。
虽然,巴特舍巴给了达味温暖,但更多的是阴谋诡计、忌恨、泪水与痛苦。玛窦引用这位奸妇作为耶稣第四位祖母。

不相称的亲属
出现在耶稣家谱中的就是这四位不同寻常的祖母,来自不同时代,位于耶稣祖先之中。若玛窦仔细地察看旧约,他不难发现这四个人物根本不配是耶稣的祖先。
的确,令人惊讶的是玛窦居然挑选了这四位女人。为古代人而言,家谱是值得骄傲的东西,是荣誉与声望的根据。然而,这些妇女在这里却是耻辱的原因。
家谱本是展现伟人昔日的辉煌。然而,玛窦所指出的是,耶稣也是人类不幸的孩儿,来自以色列国中最卑贱的、处境最低下的地方以及来自具有不光彩历史的人们。
通过家谱,一个人可能知道某一个人的伟大、辉煌的过去和他的祖先。在这里,我们只看到,耶稣因亲属而带来的耻辱。
虽然如此,玛窦使用这些妇女的名字颇为谨慎,并有他的目的。那就是,玛窦一开始好像要清楚地表明耶稣的使命与祂生命的中计划。这四位祖母,除了对耶稣个人的历史有帮助外,还具有超越她们自己的象征意义。不论在爱中,或是在痛苦中,或是在罪恶中,或是在喜乐中,或是在彼此宽恕中,我们都与人类的历史有关系;无论是旅途中的人、受苦的人、既有罪恶又有希望的人,都与耶稣成为其中之一的这个大家庭有关系。
圣史要指出,耶稣并没有以祂的亲戚为耻。他暗示,在耶稣的家族中虽有大罪人,但耶稣接受她们。对于她们,耶稣伸开双臂,以特殊不会改变的方式亲自拥抱她们,他决不会放弃她们。正因为如此,玛窦为我们担负起记载家谱的使命。

[1] 参阅创25:30,36:1、9。
[2] 基于所组成的字母,来计算字母的数字体系,以此来领悟圣经的意义。这是他们计算圣经中人物名字的一种方法。
[3] 申25:5-10;玛22:23-33。

2008/12/16

平安礼

或许,有一天弥撒中的平安礼会提前至奉献礼品前,这不必奇怪。正如玛窦圣史所说的:你若在祭台前,要献你的礼物...(5:23-4).其实,有的礼仪传统就是把平安礼放在奉献礼品之前.

请看报道:

教廷圣事礼仪部部长艾凌志枢机(F Arinze)指出,梵二礼仪改革后出现、礼仪上的失误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基于无知。   
艾凌志枢机十一月廿二日接受《罗马观察报》访问时,谈及圣事礼仪部的职责。“礼仪是教会的心脏。”他说:“若教会不去举行感恩祭,它便会成为一个没有用的团体。”   
他说,圣部不是要充当教会警察,而只是去推动教会的圣礼。   
“若教会不再祈祷,它便失去生命。礼仪是教会生命的源泉。教会为钦崇天主而生,以赞美光荣天主。感恩祭是教会一切行动的总纲,没有其它行动比感恩祭更为重要。所以感恩祭也是圣礼部行动的中心。”枢机说。   
对于梵二礼仪改革后出现的混乱,枢机认为问题跟大公会议本身无关,而是有人“没有正确地了解梵二会议,甚或拒绝落实”会议成果。   
他说:“有些人没有消化梵二会议,有些人假装掌握会议精神的真正诠释,有些人要求举行另一届大公会议。”但他认为,现时的情况比三十年前的平静了。   
枢机认为“滥用礼仪”的情况(liturgical abuses)“并非出于恶意,只是基于无知……有人以为自己是最正确,并具创意去篡改礼仪。他们不知道(礼仪的)经文与动作是扎根于教会传统的”。“面对以上事情,我们必须再次肯定,礼仪是神圣的,它也是教会的公共祈祷。”   枢机又指出,圣礼部最近研究有关礼仪改动,例如弥撒中何时进行平安礼。   
“平安礼重要之处往往遭人误解。有人以为这只是跟参礼者打招呼,却忽略向身边参礼者带出基督的平安既临在于祭台,又临在于每位参礼者身上。”   
探讨平安礼位置 他说,教会正考虑把平安礼设于预备礼品的部份,以带出一个合适的环境气氛,让信徒在领圣体礼中,收敛自己准备领受圣体。”他说,教宗正咨询主教,然后再作决定。

2008/12/15

天主先爱了我们

今天主的诵读选自圣迪埃利隐院维廉院长(William of St. Theirry):论默观天主。
令人特别感动,早晚默想了两次,不知你们是否念了:院长说:“真的,只有祢是上主; 祢统治我们,就是救援我们;而我们事奉祢,
也无非是获得祢的救 援......正是如此,你先爱了我们,好使我们爱祢;祢并不需要我们爱祢,而是因为我们如果不爱祢,就不能达到祢造生我们的目的。”
阅读全文,请登陆:http://www.mhchina.net/

2008/12/14

世界之最

这是来自台湾忘年交朋友的一个邮件, 图片之精美,无一不令人瞠目结舌。请登陆, 欣赏: http://dominicdominiczyf.spaces.live.com/default.aspx

2008/12/12

与众同乐

这是我前几天澳洲朋友发来的邮件,现上传于此,与君同乐:由于技术问题,图片暂时不能复制上传于此,请链接、登陆道明空间,欣赏精美的图片。

Three ThingsThree things in life that, once gone, never come back -
Time Words Opportunity
Three things in life that are most valuable -
Love Self-confidence Friends
Three things in life that are never certain -
Dreams Success Fortune
Three things that make a man/woman -
Hard work Sincerity Commitment
Three things in life that can destroy a man/woman -
Alcohol Pride Anger
Three things in life that, once lost, hard to build-up -
Respect Trust Friendship
P.-----prayU.----until S.----something H.----happens
I need this back... If you'll do this for me... I'll do it for you.
When there is nothing left but God, that is when you find out that God is all you need. Take 60 seconds and give t! his a s hot!
All you do is simply say the following small prayer for the person who sent you this.
Father, God bless all my friends in whatever it is that You know they may be needing this day! And may their life be full of your peace, prosperity and power as he/she seeks to have a closer relationship with you. Amen.
Then send it on to five other people, including the one who sent it to you. Within hours you caused a multitude of people to pray for other people. Then sit back and watch the power of God work in your life. P. S. Five is good, but more is better.

2008/12/11

再论鞠躬

有一位神父在本周礼仪栏目中问:他们堂区的圣体柜是在至圣所中间,而祭台则位于圣体柜前。按罗马经书总论274号,若在至圣所内保存着圣体,那么,主礼和辅礼人员,在到达祭台前和离开祭台前,应打扦。那么,在弥撒中又如何呢?辅祭经过至圣所协助主祭时,他们要向圣体柜鞠躬吗?主祭经过至圣所要读福音时,向祭台鞠躬呢,还是向圣体柜鞠躬呢?

教授回答说, 首先要安排好辅祭在至圣所内的位置,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动作。若有些动作不可/能避免,那么,辅礼人员应在祭台前经过。除了执事或主礼拿已放在祭台上的福音书外——通常福音书是放在祭台上,最好要避免从祭台后面来回经过。

通常而论,在弥撒中应常常向祭台鞠躬,而不是圣体柜;在弥撒中对圣体柜没有太多的礼节或规矩。例外的是,当领完圣体,主祭把圣体送回圣体柜,在关上圣体柜之前,那就要鞠躬了。但是不应该在领圣体之前取圣体时鞠躬,因为圣体已经在祭台上了。

当然,我们应该避免在弥撒中对圣体柜失敬的一些无立足之地的神学理论,尤其是反对正在举行的弥撒和已保存的圣体。简而言之,教会渴望在弥撒中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正在举行的弥撒,当我们在弥撒中尊敬主的祭台时,不表示我们对圣体柜中的基督不恭/失敬。

很多人不理解这一点,所以在祭台前有很多的规矩,也因此向祭台鞠躬同时也是向圣体柜鞠躬,好象避免给人对圣体柜失敬的印象。

2008/12/10

请众同祷

Bishop Joseph Xu Zhixuan of Wanzhou died yesterday at 92. Ordained a priest in 1949, he was named coadjutor bishop of the central Chinese diocese in 1989 and acceded to the see in 2001. He was one of two Chinese bishops forbidden to attend the 1998 Synod of Bishops, at which empty seats remained reserved for them.
十二月八日凌晨, 重庆教区的徐/许若瑟主教病逝,请大家为彼祈祷!
望主赐伊洪恩,并以永光照之!
Eteranl rest grant unto them, O Lord, Let perpetual light shine upon them.
息止安所,阿们!
May they rest in peace, Amen.

2008/12/09

主日与节日

昨天,教会庆祝圣母无染原罪瞻礼,是教会法规定的十大法定节日之一(1246)。
前一个堂区的教友告诉我,由于这节日是堂区的主保,于是,他们就在主日提前庆祝这一节日。问题的重点在于,应是什么弥撒呢,我问教友。他曰:“是节日弥撒,”即圣母无染原罪弥撒。这是不应该,这是一个不小的错误。
的确,在常年期内,节日与主的庆日优先于主日,大于主日,也就是说,即使是在主日也要举行圣人的节日和主基督的庆日的弥撒,如圣伯多禄和保禄、圣若翰、耶稣显圣容(6、29;6、24、8、6)。
教友接着问为什么?我说这是常识,同时也指出两点:礼仪优次的问题。礼仪一览表很清楚地规定,将临期的主日大于任何节日。换言之,就上述的例子而言,只可做将临期第二主日的弥撒,不可以做节日的弥撒,参阅礼仪一览表(2、3、4号)。礼仪一览表可以在日课中找到。然后,根据礼仪年日历的总论第五号,“The Sundays of the seasons of Advent, Lent, and Easter, however, take precedence over all solemnities and feasts of the Lord. Solemnities occuring on these Sundays are observed on the Saturdays preceding.”将临期、四旬期和复活期的主日优先,大于任何节日与基督的庆日。当节日遇到将、四和复活期内的主日时,则提前到星期六庆祝。
记得去年的圣母无染原罪瞻礼是在星期六,那么有教友就问星期六晚上应该做弥撒什么呢?毫无疑问,必须是将临期第二主日的弥撒,而不是一般教友认为的是节日弥撒。教友参与一台弥撒满全双重的义务,节日与主日的义务。

2008/12/07

晋铎周年感言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看时光飞逝,我期盼明天......
八年前的今天,我和其他九位弟兄在上海徐家汇依纳爵主教座堂领受了司铎圣秩。现在,他们在不同的教区与堂区服务。遗憾的是,由于今天是主日不能与他们一起举行谢恩弥撒,仅是问候及祝福而已。
深深感谢天主陪伴我们走过阴森的幽谷,又为我们摆设筵席(咏23:4-5),也感谢好友送来祝贺及祝福。
人的存在是天主的恩宠,成为教会的司铎更是天主的恩宠。保禄对天主恩宠的体验十分深刻,他说:“因天主的恩宠,我成为今日的我”(格前15:10),保禄的这份经验也是我们的经验。
今天也特别想到昔日晋铎礼仪中主教的训导:
1.Believe what you read, teach what you believe, and practice what you teach--相信你所宣读的,教导你所相信的,实践你所教导的。
根据圣秩神学,司铎是主教的亲密合作者(coworkers),借着圣秩圣事,他们分享了基督的三重职务:教/训导、圣化及管理(teaching sanctifying and pastoral leadership)。因此,他们应该相信他们所宣读的福音,相信教会的教导,教导教会所教导的;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福音的要求。虽然不是那么容易,但是必须的。所以,我们常常听到说,司铎的生活不是修道生活的结束,而是修道生活的开始,是背着十字架迈向加尔瓦略山的开始。记得鲍思高神父的母亲对他说:“你现在已经升了神父,你要做弥撒。从今以后,你要更接近耶稣基督。不过,你要记住,开始做弥撒,就是开始受苦。这事你不会立刻觉得,可是,你渐渐自会看到,你的母亲给你说的是真话。我深信你每天都会为我念经的,不管我还活着也好,或是已经死去也好;这为我已经够了。从今以后,你要专心救人灵魂,一点也不必来惦念我。”
非常巧合,今天圣安博罗削主教纪念日的诵读也提到了司铎的职务:“你领受了司铎的职务,并坐在教会之船的舵轮旁,你在波涛之中驾驶着这艘船。你要掌好信德的舵,使世俗的暴风雨不能令你脱离正路。”
2.Know therefore what you do and imitate what you celebrate——因此,你要懂得实践并效法你所举行的圣体圣事。
圣体圣事是基督徒生活中心与高峰,是基督十字架上祭献的重现(represent)。基督完全奉献了自己,牺牲自己,成为众人可口的“面包”——生命之粮。这也是有司铎生活的典范。主,请帮助所有的司铎完全奉献、牺牲,并成为众人的面包,使他们成为,Alter Christus,another Christ,基督第二,另一个“基督。”

3.Sit orator antequam dictor---祈祷的导师
今天也特别想到一位枢机主教在司铎与第三千年书中说的:sit orator antequam dictor, 教导众人如何祈祷之前,自己应先成为祈祷者。
基督的一生是祈祷的一生,时时祈祷,处处祈祷,在路加福音中可见一斑(3:21;4:42; 5:16; 6:12; 9:18, 28;11:1)。司铎的生活就是活基督耶稣的生活,因此,司铎的生活应该是祈祷的生活,司铎应是一个祈祷者(pray-er),只有这样,才会引导信友祈祷。主,愿我们的生活是一种祈祷的生活。
最后以一位圣人---圣额我略.纳祥的话勉励自己,也鼓励所有的司铎弟兄:
要洁净他人,须先洁净自己;为能教导他人,须先受教导;要照亮他人,须先变成光;要使人接近天主,自己应接近天主;要圣化他人,自己先须成圣;带领人要亲切,劝导人要谨慎。
我知道我们是谁的服务人员,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奔向什么样的目标。我知道天主的伟大,人的软弱,但也知道他的潜力。
[那么司铎是谁呢?他是]真理的护卫者,他与天使一同侍立,与总领天使一起光荣天主,使祭献的牺牲升到天上的祭台,分享基督的大司祭职,重新塑造万有,以[天主的]肖象重建万物,为了天国再造万物。最后,更伟大的,就是他被神性化,他也使人神性化(CCC1589)。

2008/12/05

弥撒外圣道礼仪

有一读者在本周新力礼仪栏目中,问有关主日没有司铎主持礼仪的问题,就是我们所谓的弥撒外圣道礼仪,暂且如此称之。
我很明白读者问的问题,在没有司铎情况下所举行的圣道礼,这与本教区多年来所做的没有什么不同。本教区之所以如此做与教友对信仰的热忱有很大的关系。
本教区自成立(1950前后)以来,神职一直处于“缺乏”的状态,现在还是如此。因此,在一些地方根本不可能有主日的弥撒,一年大概有一、两次,教友可以参与弥撒。在主日没有弥撒的情况下,教友还是照常去教堂,念经祈祷,而且是一整天,绝对不是现代教友一台弥撒就完事了。他们通常从上午八、九点集体开始念文言文的早课,欢喜玫瑰经、老的要理问答,如:你为什么生在世上?为恭敬天主救自己的灵魂。然后,是教友“讲道”,大概一个小时左右,然后再念古人编著的文言文的参与弥撒经文,很长的,本人的信仰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之后,回家吃饭,过去条件不好,大家都回去吃中饭,现在是大家一起在堂口用午餐。下午一点钟再来,念痛苦、讲道、最后念荣福!他们说过半天的不算是主日。
这种模式目前还有,不过稍微有些变化。差不多到了1992或是93年,开始有些变他。变化的原因,我想有二,一、为照顾年轻的一代。年长的教友非常喜欢那些文言文的经文,他们背得滚瓜烂熟,而且也有感情,但新生的一代,就大不一样,他们既不懂文言文,也不喜欢那些古老的经文。为年长的教友,那是经文是宝,为年轻的却是草。其二就是梵二后中文弥撒的兴起。所以,自九十年代初,教区逐渐推广所谓的弥撒外的圣道礼仪,一方面为了新一代的年轻人;另一方面或许是有更多的机会让年长的一代接触圣经。据说,那套程序是从台湾来的,我个人不大清楚具体的情况。程序与读者所问的问题差不多,有开始礼、有圣道礼、奉献礼、天主经。唯一不同的是没有实领圣体礼,却以神领圣体代之,还有不同的是,就是教友读了福音后,有传道员“讲道”,然后继续。圣歌贯穿其中,教友感觉不错,年轻的一代也容易投入。
现在主日的程序,还是与过去差不多:集体念欢喜欢、要理问题、弥撒外圣道礼仪,“讲道,”午餐,下年照常,不过年长的教友偏多。若主日有弥撒则取消由教友主持的圣道礼仪,若没有弥撒,他们按照原来的程序过主日。
反省这两种不同的模式非常有意思,虽然不是非常理想,但是看到不同时代的教友,在信仰上有不同的培育与模式,这些不同的模式培养了他们对信仰的热爱与对天主的信德。总之,本人非常自豪及欣赏本教区教友的信仰传统。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信仰遗产,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2008/12/03

将临期中圣人的敬礼

记得今年早些时候,有读者问有关将临期中敬礼圣母的问题。根据教会古老的传统,详见本博客http://dominicdominiczyf.spaces.live.com/blog/cns!1537C25CB4E0C7BA!766.entry常年期内若没有必行的纪念日,星期六通常举行敬礼圣母的弥撒。其他的节期则有些例外,如将临期、四旬期等。但在感恩祭典——弥撒经本中仍有敬礼圣母弥撒的经文(集祷、献礼及领圣体后经),因此,读者问将临期内何时举行圣母的弥撒。教授的回答可归纳为两点:1、他说,将临期在圣母的圣地可以举行敬礼圣母的弥撒,因为这些圣地通常有宗座的允许与认可,所以……
2.作者根据罗马经书总论376号指出,若有教友的团体要求圣母敬礼的弥撒,牧者为了教友真正的需要及益处,以及自己的明智判断,使用弥撒经本提供的经文可以举行敬礼弥撒。
那么,其他圣人的敬礼又该如何处理呢?教会注意到本节期的特色,因此,至十二月十六日止,根据罗马通用的日历,只有四个必行的圣人纪念日(12、3;7;13;14);一个庆日——圣安德肋,假定十一月二十九日是主日,如 2010年;还有一个节日(12、8)。
在十二月十六日以前的圣人纪念日,按礼规可以照常举行圣人的弥撒,如今天罗马通用年历中方济各沙勿略的纪念日。大家也可能已经注意到,中国地方教会的年历却是庆日,这是原因圣人对中国特殊的贡献,因此,把纪念日升格为庆日,更隆重!在这种情况下,念日课的神职人员当然完全可以念圣人专用的诵读,但是也可以在念完本日诵读后加念圣人的专用的诵读,本人就是采用第二种方式。
在十二月十六以后的圣人纪念日,若有的话,根据礼仪优次表则不予以纪念,因为前者比后者重要,要大,故不能纪念。幸好,根据罗马通用年历,十二月十七到二十四没有任何圣人的节庆日。若有修会或地方特别年历,则予以特殊处理。
顺便提一下,在四旬期内,若逢必行圣人纪念日,就成了自由纪念日。前者是一定要举行纪念圣人的弥撒,后者则是自由的,可以做也可以不做。礼仪优次表有更详细的说明,请参阅no. 10-12.
今天本日的日课选自圣伯尔纳定院长的讲道集,非常优美!他指出基督的三重来临,第三种来临是在第一和第二种来临中间,“是隐密的,唯有被选的人们在他们自己内看见他,他们的灵魂获得救援,基督作我们的安息与欣慰,”他引用若望福音说:“谁爱我,必遵守我的话,我父也必爱他,我们要到他那里去。”我们不妨也引用若望福音第六章说:“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我住在他内,他也住在我内,”即所谓基督在恩宠中来到我们心灵。

2008/12/02

祝圣经文

今晨在对照拉丁和英文的Ordo 弥撒,无意中发现,英文的祝圣经文没有翻译拉丁文中的副词, 或至少说没有确切表达其语气。
拉丁原文如下:
Accipite et manducate ex hoc omens:
hoc est enim corpus meum,
quod pro vobis tradetur.

英文如下:
Take this, all of you, and eat it:
this is my body which will be given up for you.

中文
你们大家拿去吃,
这就是我的身体
将为你们而牺牲。
以个人的浅见, 英文中没有完全翻译拉丁文中副词(enim )的语气,虽是句子中小小的一个副词,但意义与语气非常强烈。
其意思是:for, indeed, in fact, because, truly. 就其上下文意义而言,应该是第二个意义或最后一个意义:即,的确,真的.。
相对而言,中文就表达了拉丁文语气: 这就是我的身体.。
同样祝圣圣血的经文也一样,拉丁中的enim 没有完全翻译出来, 不过中文还是以就来表达其拉丁原文的语气,相当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