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9

弥撒中的歌曲

弥撒中的歌曲

近来,本人在巴格喔(Bagio)城参加菲国第二十四届全国礼仪大会。本次大会的主题主要探讨:礼仪年中的歌曲及音乐,即将临期及圣诞期、四旬期、复活期、常年期以及节庆日等,分别由不同的教授讲授及发挥弥撒中音乐及歌曲的重要性。本次礼仪大会除了有六十五个教区,三百人左右参与外,还有来自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的礼仪专家和服务或负责礼仪的人士参加,使本次大会增色不少。
特别值得欣赏的是:每个教授均指出,不管哪一个礼仪节期,弥撒中的音乐及歌曲必须符合礼仪节期的精神以及弥撒本身要表达的意义。换言之,将临期的歌曲应在将临期内使用,圣诞节的歌曲不应该在将临期内唱。准备礼品时的歌曲应表达人类劳动的成果——饼酒,不应该提前表达耶稣的圣体,同样领圣体时应表达基督的圣体,而不是其他的。否则,是不合适(out of place)的。对此,他们指出目前菲国堂区存在的现象,就是弥撒中的歌曲及音乐不对之处。希望每个堂区在弥撒中真的能按大会的理想安排及咏唱合适的歌曲。遗憾的是,堂区没有完全按照这些原则执行。
这种情况也在我们中国不同的教区发生。弥撒中的音乐可谓是信手拈来、随心所欲,个人主义特别浓。个人认为好听就不管歌曲是来自哪里,就在弥撒中使用,如通俗的基督教歌曲在弥撒中比比皆是,改编和低俗的歌曲及音乐在弥撒中泛滥成灾。当然,我们可以善意理解安排歌曲人的无知及缺乏经验和基本的礼仪知识,但是决不能认为那就是弥撒中的歌曲和音乐。那些通俗及低俗的音乐简直是糟蹋神圣高贵的弥撒及玷污礼仪。可悲的是,意识到这种后果的人教友寥寥无几!
当然,我们相信由于我们中国教会仍处于不健全的阶段,即是说目前没有统一以及缺乏安排弥撒中歌曲的指导和原则,但我们一定要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使用最合适的歌曲。如安排弥撒中的歌曲的时,参考香港教区的《颂恩》,因为它特别指出——在索引部分——进堂咏、领圣体时该唱什么样的歌曲。

2009/09/17

手领与口领

前不久,在一个准堂区(Quasi-pariah)做弥撒时看到不少熟悉的面孔。本来这些熟悉的面孔是在本堂区参与弥撒的“常客”,但他们成了准堂区的常客。我感到非常纳闷。在回家的路上,心中的疑惑终于消失了,有教友告诉我说:他们是因为暂时强制性手领圣体的原因而到了准堂区的,由于——H1n1——甲流感,准堂区则没有特别的要求。那么,谁之过呢?愿意口领圣体的教友,还是主教暂时规定的手领圣体呢?

其实,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前者更传统、更古老。福音记载耶稣拿起饼、祝福了、擘开、分给门徒们,福音的叙述,包括宗徒大事禄(2:42-46)以及格前(11:23-26)没有清楚地指出最后晚餐的具体细节和初期教会的做法,但耶稣所做的、所采用的方式符合犹太人的用餐方式及习惯。教会早期的文件似乎也没有提及领圣体方式的问题,如Didache,圣犹思定《第一护教书》。不过,到了第四世纪,耶路撒冷的济利禄的教导就清楚了:他说:当你们走近祭台时......左手就成为右手的宝座,然后以右手拿起圣体放到嘴里。特别要小心,连碎屑也不能掉。这就是当时基督徒手领圣体的姿势。口领圣体倒是后来的发展,为什么?原因有:
1、 教友的圣事观念——尊敬、钦崇、朝拜为主,领圣体的人寥寥无几,不敢接近圣体,这是一种可能性之一。
2、 很可能是由于对圣体材料——无酵饼的规定——九世纪后的规定——所致。以前是有酵饼,东方礼至今仍是如此,面包通常由教友的家中带来。西方教会正式规定是佛罗冷撒会议(1439):in azyymo sive fermentum pane_--保存的时间要长。
3、 路易斯统治期间,鲁昂会议(Council of Rouen,公元900)同意了领圣体的新方式,并且规定只准口领,特殊的情况除外,即同意病人以手领圣体。此后,口领圣体便成了主要的方式,好像是“唯一”的方式。
那么,哪种方式更好呢?是不是口领比手领圣体更尊敬呢?听起来好像是这样,其实不然。两者是一样的。口与手都是身体的一部分,都很重要。若说口领比手领圣体更尊敬的话,就是承认手比口不好、差,若如此,这一定不是健全的身体神学(格前12:12-27)。反而圣雅各伯宗徒说了舌头的坏话:“舌头这不义的世界,安置在我们的肢体中,玷污全身......赞颂与诅咒竟从同一口里发出”(3:5-10)。当然,我们也不能以此就说手比口更好!要记得,手能行善,也能作恶。
不管手领还是口领,都一样。因此,《弥撒经书总论2002》同意手领或口领圣体,领受者可以自己决定,除非兼领圣血!这里要避免的是:走极端。教友不能说,非口领我不领圣体,神父则不能说,非手领我不给送圣体,即,神父不能因教友愿意口领,而不给圣体,那就剥夺了领受者领受圣体的权力。因此,双方都不应因“方式”的问题错过圣体,那将是得不偿失!至于教区主教为防止某种疫情的传播,如, 非典和甲流感,暂时规定手领圣体,那么教友出于爱德,应该服从。不过疫情过后,应恢复原状,允许教友自由选择,手领或口领。

2009/09/10

Orans

这是初期教会祈祷的一种姿势。Orans,源自拉丁的Orare,意为祈祷。所谓Orans的姿势就是双手伸开,手心向上。在公元第三世纪中叶,我们可以在罗马教难时期的地下室(catacomb)里的壁画(frescos)上看到初期基督徒的这种祈祷姿势。戴尔都良寓意地解释此姿势为基督被钉时的姿势,象征基督的受难,我们这些新生的会众因基督之名站立在天主之前。其实,圣经中不少地方也提及这种姿势(出9:29;咏28:2,44:20, 134:2;依1:15;弟前2:8)。
这种伸开双手、手心向上(heavenward,),伴同祈祷指向天主,是一种非常合适的姿势,因为,我们常念:“在天我等父者,”当然这和过去的世界观有一定的关系,认为神明在天上(gods above)。根据耶稣会著名的礼仪学者荣格曼的研究,他指出在安博罗削主教《论圣事》一书的注释中,提到第三至五世纪的基督徒在礼仪中遵守保禄宗徒在(弟前2:8)提及的姿势。后来,由于强调跪姿,因此Orans被“双手合什”所代替, 而Orans的姿势则仅保留给司铎们。从第十三世纪开始,罗马的ordo Xiv规定,司铎在主礼祷词及感恩经中要使用这种祈祷的姿势。
梵二前对司铎举行弥撒的姿势有较严格的规定,如伸开双手时的高度或宽度不能高于或大于肩膀,而且手掌相向。梵二后,官方的文件没有具体规定如何做,因此有“投降”式的,有“拥抱”式及“向天”式的,多采多姿、五花八门,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弥撒中,除了这种姿势外,还有一种常见姿势:双手合什。这种姿势在我们教区非常常见,为我个人而言,是非常好的祈祷姿势,表达对天主的敬意——诚于中,形于外。这种双手合什的姿势源自法国封建社会的时期——表示奴隶对地主的敬意、服从与忠诚。在授予司铎圣秩圣事中,仍可以看到这种姿势,就是司铎把双手放在主教的手中,表示服从和忠诚。除此以外,本教区教友领圣体时,这种姿势也非常常见,表达对圣体的钦崇、朝拜与赞美。
近来,Cardinal Arinze在菲国主持亚洲主教会议期间曾提到礼仪的姿势(postures)和手势(gestures)等诸多问题,目的是在提醒大家“庄严虔敬地举行”礼仪,Ars celebrandi.

2009/09/03

信、望、爱

本主日祈祷的经文深深地触动了我心灵的深处,经文是那么优美,令人陶醉。总体上,祈祷经文表达了信、望、爱三德。集祷经表达信,献礼经表达望,领圣体后经则表达爱。

集祷经
Deus virtutum, cuius est totum
quod est 6ptimum,
insere pect6ribus nostris tui
n6minis am6rem, et praesta, ut
in nobis, religi6nis augmento,
quae sunt bona nutrias, ac,
vigilanti studio, quae sunt nutrita
cust6dias.

台湾主教团多年前的翻译是这样的,我们在弥撒中还一直在使用:
全能的天主,万美万善的主宰,求祢加深我们对祢的敬爱,坚强我们的信德;并求祢在我们心中播下的种子,使它发芽滋长;在祢在的助佑下,得以成熟、丰收。

译文虽然不错,但很清楚属于“意译。”Deus virtutum, cuius est totum quod est 6ptimum:天主,祢所有的美善(virtutum)是最好的(6ptimum)。在我们心中(pect6ribus nostris)注入(insere,implant,ingraft,意为注入、植入、灌入)爱慕祢的圣名,以增加/坚强我的信德/虔诚(in nobis, religi6nis augmento,在我们内增加虔诚)....

不过香港版更接近原文: 全能的天主,你是万善万美的主宰,求你激发我们敬爱你的圣名,并加强我们的虔敬之情,使你播种在我们心中的美善,得到滋养,又赖你的照顾,得以保存。

献礼经
BENEDICtIONEM nobis, D6mine,
c6nferat salutarem
sacra semper oblatio, ut, quod
agit mysterio, virtute perficiat.

这是礼仪神学经典的表达。不言而喻,其主要的思想表达了《礼仪宪章》第二号的神学思想:每当举行感恩祭时,就是实现/完成我们得救的工程。
天主,愿这神圣的祭献(sacra oblatio)常常赐给我们恩典/降福和救恩(salutarem),并使这个奥迹借着善行得以圆满/完成。
我们也可以在常年期及圣周四的献礼经中找到同样的神学表达。
尽管,这种得救的工程已实现或完成,但仍具有尚未(not yet to full)的幅度,仍需要我们等待和盼望,期待来日的圆满。


领圣体后经
PANE mensae caelestis refecti,
te, D6mine, deprecamur,
ut hoc nutrimentum caritatis
corda nostra confirmet, quatenus ad tibi ministrandum in
fratribus excitemur.
天主,愿圣体(pANE mensae caelestis天上餐桌上的食粮)更新我们,好使这爱德的食粮/滋养(nutrimentum caritatis)坚强我们的心灵....
香港礼仪委员会的译文特别美:上主,我们由天上的餐桌,饱飨了这食粮,恳切求你,以这爱德的滋养,坚强我们的爱心,促使我们在弟兄姊妹身上,为你服务。
圣事的庆祝往往指向具体的生活,圣体圣事更是如此。因此,这祈祷强调在生活中以服务弟兄姐妹的精神来侍奉天主。
信和望强调了纵向的关系,即我们和天主的关系;爱则平衡了纵向和横向的幅度:天主和他人。为旅途中的教会而言,信望爱都很重要,但诚如保禄所言的,其中最大的便是爱(格前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