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30

论领圣体时的降福

前几年,教区的神父就圣体时降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这是因为不少教友在领圣体时带着孩子或非教友前来,要求主礼降福。面对这种现象,牧者不知所措,于是就在神父的会议中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前几年在礼仪栏目中,有人也曾问及此问题,但教授的答复看起来好象不是那么果断。他分析了这种现象的来龙去脉,但最终没有一个确切的答复,若没有记错的话,给人的感觉是模棱两可。
去年圣礼部的答复可以说是给这个问题关了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圣礼部指出了几个决定性的原则:
1、弥撒结束前降福每一个人和所有的人。
2、送圣体员不能降福前来不领圣体者,这有助于此现象在堂区成为常规的做法。
3、法典已指出,不领圣体者不应该前来,包括小孩。
4、谈到孩子时,圣礼部一再强调神父弥撒中的降福给所有的人,因此领圣体时不应该予以任何人特殊的降福。

可能这些原则听起来不容易接受,更不容易理解。这就好象一个孩子不能理解他/她母亲说的话一样。因此,作为牧者解释给教友们听,是必要的(Liturgical catechesis)。

2009/01/29

学校的高中生庆祝新年

昨天,学校四个年级的高中生一起庆祝农历新年,为了让他/她们更多了解、接触中国的传统,把每年的正月初三定/订为中国节日。
庆祝由感恩祭开始,之后有文艺表演,其中包括中国文化的知识竞赛,还有画展,最后就是品尝中国的食物及食品。































































2009/01/28

天使圣师(The Angelic Doctor)

今天,教会纪念一位伟大的神哲学家——多玛斯阿奎纳。他1225年生于意大利,由于渴望、追求真理,他很小的时候就受到本笃会的教育,十八岁时加入了圣道明会。1274年三月七日在西笃会的一个隐修院里死了。1323年,被教宗若望XXII敕封为圣人。教宗庇护V宣布他为教会的圣师,1880年教宗良十三封他为所有天主教学校的主保。自从十六世纪以来,他被誉为天使圣师,因为如同弥撒中的颂谢词所指出的:他生活纯洁,心灵高尚。之所以今天纪念该圣人,是因为教宗乌尔班V于1368年要求把圣人的遗髑迁移到法国的图卢兹[法国南部城市]去。
今天圣人的诵读非常美。他阐释了基督受苦的原因。他指出两个原因,一、基督受苦是补赎人类的罪过,医治罪恶;二、树立榜样,好使我们效法他。
Whoever wishes to live perfectly should do nothing but disdain what Christ disdained on the cross and desire what he desired, for the cross exemplifies every virtue.
无论谁想要过一种圣善的生活,只要轻视基督在十字架上所轻视的,渴望基督所渴望的。因为十字架是所有德行的典范。若我们寻找忍耐的榜样,十字架就是最好的例子。If you seek patience, you will find no better example than the cross。
圣多玛斯,请为我们祈祷!

2009/01/27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前天/主日,受领导之托,前往Apostolic Nunciature(教廷大使馆)迎接代办来做弥撒。他的话深深地感动了我。
1、我们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暂时的
当我看到他时,我说我来接您到舍下来——圣犹达中文学校,他回答说,你住在那里吗?我说暂时住在那里。他接着说,我们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暂时的(Everything in our lives in temporary)。的确如此,这和主日的读经二,圣保禄的思想完全吻合(格前7:29-31)。深思这句话,非常有意义。
2. 学习
到了学校后,主教跟他聊天,问及他在香港的主要工作是什么时,他说:“我在学习”。
这些话之所以深深感动我,是因为前者反映他信仰的深度,后者则表达了他的谦卑。身为教会的高级官员,如此谦卑,实在不容易,难能可贵。

昨天,通过网络向家母拜年。之后,我顺便与那可爱的小侄女聊了一会儿。她的话使我震惊。她用英文告诉我,她今年十一岁。我问她,小叔有没有给你压岁钱。她没有说没有,但她说:“还没有”。然后,她接着说,“不给我更好” 。这样的话,我的爸妈——即吾哥嫂就不用给我弟弟的孩子了。家母常对我说,她不聪明,但我在电话中,就跟她说:“你很聪明”。

后来,我也与隔壁的教友聊了一会儿,他的话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1、我要充电
当我问及没有参与堂区的活动时,他说,刚好这几天有时间,当然要去参加堂区举行的活动。他说自己没电了,要去天主那里充电。

2、 信仰、信德是最大的财富
后来,我们又谈及主日及子女有没有上教堂的问题。他说,基本上他们还不错。只要有时间,他们都会很自觉地参加堂区的活动,而且是辅祭班的成员。最后,他说:信仰和培养子女的信德是最大的财富。纵使拥有很多的钱,若没有信仰,也不能使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这些话看起来好象很平常,但蕴涵着内在的意义很深刻,希望能帮助每人反省信仰,反思人生。

2009/01/26

庆祝新年

庆祝新年
昨天,神父、修女、教友齐聚在天主圣达陡中文学校庆祝农历新年。弥撒由圣言会的主教主祭,代办参与了共祭并在弥撒中讲道。这是两张非常珍贵的照片,是海外游子庆祝新年的证据,虽然,除了装饰外,看不到什么东西,但是,为神父、修女和教友们而言,很有意义。






弥撒后,大家也一起分享了由学校准备的点心。学校的校董告诉我,事前协商好要付钱给他们,但后来校董决定,他们也负担了费用,以减轻我们的负担。他们不但完全免费提供了场地、间响设备,而且,还准备点心,的确很有人情味。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有几个原因:1、圣言会与中国教会感情深厚。他们甚至说:中国是他们的first love(‘第一个爱人’),而且本学校也是一位国籍神父创建的,没有中国的神父,可能也就没有今天的他们——学校。2、校董本人曾在罗马求学,修读教会法并在台湾学习中文。因此,他理解离乡背井,在外求学者的心情,而且,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中国人。此外,他还开玩笑说:这是我暂住在此的原因。点心之后,大家又欢聚一堂欣赏、观看了精彩的文艺节目,节目有相声、有舞蹈、也有唱歌、有小品等,笑声不断,掌声连连,颇有节日的气氛。
虽然如此,个人认为,昨天的礼仪是那么的Awkward。首先,弥撒是以英文举行的,但弥撒中的歌曲却是中文。我个人倒认为应以中文举行为佳,读经及弥撒前的简介也应是国语,而不是英文。其二,弥撒应该是谢恩弥撒,或是新年弥撒,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这是我们的聚会的目的。但是,昨天的弥撒既不是谢恩,也不是求恩,而是圣保禄归化日的弥撒。若是在堂区举行圣保禄归化日的弥撒,未必不可。但是,可笑的是,领带又是红色的,为什么呢?曰:是庆祝中国新年。当我在堂区做弥撒时,辅祭给我红色的领带及祭披,我说应该是白的。因为,弥撒是圣保禄归化日的弥撒,若使用红色,那就做年终谢恩弥撒或如他们说的新年求恩弥撒。其三,弥撒中的歌曲。既没有表达圣保禄归化日的精神,也没有表达庆祝中国新年的气氛,不阴不阳,非常不协调。这种的不协调就破坏了礼仪的高贵与美好,或者没有表过出礼仪整体的美好,十分可惜。以世俗的眼光,这样的聚会可能很成功、很好,大家相互问候,彼此祝福。但从更深层次来衡量,未必是一次很成功、很好的聚会。因为,我们把神圣礼仪的庆典沦为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的工具,来衬托我们安排的“节目”,确有玩弄“天主工程”之嫌。这不得不令人遗憾,而且很多人已陷入了这种误区。
祝大家新春快乐,主爱常随!

2009/01/23

讲道与鼓掌

本周礼仪的栏目论及弥撒中讲道后鼓掌的问题。

问:我堂区的教友们以掌声回应神父的好道理,已习以为常了。教友们出于礼貌往往在道理后予以热烈的掌声,这或许是表示赞同神父所说的或是表达他们的谢意。
近来,一位新神父我来堂区做弥撒,道理后教友们也拍手鼓掌,但他却严厉地责备了他们的不当和失礼,并告诉他们说,他们是在参与弥撒而不是演出。从那时候开始,道理后的掌声消失不见,偶尔听到。我也很犹豫,不知所措?弥撒中道理后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那是肯定一篇好道理的记号,教友觉得值得拍手鼓掌。不过,新神父说的弥撒中不应该拍手鼓掌是对的。因为:

首先,庄严肃穆往往是罗马礼的外面表达。

其次:礼规指出,弥撒中道理后应有静默的时间默想及消化道理中的讯息。拍手鼓掌很容易破坏/打断这默想的时刻,而且不容易再次收敛心神,也不容易使他们活出福音精神更重要的问题。

再者:鼓掌也会使神父陷入哗众取宠的诱惑,取悦于教友;并导致教友在神父们之间相互比较,使神父们觉得很尴尬,陷入困境的危险。

最后,教授指出,一篇好的道理应该使教友做一个决定,活出福音的价值,并在灵性上成长。若缺乏这些,拍手鼓掌,毫无价值可言。

此外,当今教宗在其著作《礼仪的精神》中提到,当礼仪中因人为的成就(道理的好或坏)而拍手鼓掌时,礼仪的本来精神就消失殆尽、荡然无存,并且礼仪被纯教会的娱乐表演所取代。

全文详见:http://www.zenit.org/article-24843?l=english



的确,正如礼仪宪章所言的:“禮儀行為並非私人行為,而是教會的典禮”(26#)。因此,一个好牧者的责任就是维护教会古老的传统,而不是随心所欲篡改、增添任何不相关的与礼仪本身不协调的东西,如在第二式感恩经中,我们的主教某某,以及本堂神父某某。又如,有一次,擘饼礼时,司仪告诉我要等一会儿,因为他们要在这个时候相互交换信件,家长把信件给孩子,孩子把信给父母亲等,诸如此类等。That is going too far!

2009/01/21

殉道者的血是信仰的种子


殉道者的血是信仰的种子
今天,教会纪念一位出名的圣女,依搦斯。她是初期教会非常出名的四位殉道者之一。教会对这四位殉道者(亚加大、路济亚、则济利亚)宠爱有加,以致梵二前的第一式感恩经中提及她们的名字;由于她们杰出的榜样与对天主的信德,她们普受天主子民的爱戴。

大概公元291年,依搦斯生于罗马的一个贵族家庭。在雕克先教难中,为主殉道(304、1、21),年仅十三岁。
按希腊文的原意,她名字的意思是,纯洁的,神圣的(chaste, pure, sacred);按拉丁文的意思则是:羔羊。因此,在圣像中看到她金色的头发、穿着玉袍、,手持棕榈枝,并抱着一只羔羊,就不足奇了。
她是如何殉道的呢?据说,有一天,她放学回家,在路上她碰到当地长官的儿子。由于,她长得娴淑、漂亮、俊秀俏丽。因此,他要她嫁给她。但是她拒绝了,因为她小时候就矢发圣愿,保守童贞。所以,她说:基督耶稣是我唯一的净配。那个家伙恼羞成怒,向他的父亲控告她是一名基督徒,于是他父亲以金银宝珠许诺,如果她肯背弃天主的话。她苦受种种折磨后,又被送到妓院,但天主特别地保护了她,没有受到践踏、侮辱和玷污。最后,她被斩首致死。
她的殉道为今天的我们,特别有意义。她的信德与持守贞洁都值得我们效法和学习。今天的诵读日课指出,“她获得了双重的殉道:为洁德而殉道和为信德而殉道。她保持了她的贞洁,也获得了殉道的荣冠。”我们纪念这位圣女的同时,我们要扪心自问。
现今是一个无信德的时代,要求来自上天的征兆。我们要问自己,我对天主的信德在哪里?现今也是一个色情泛滥成灾的时代,色情书刊、网络、电影等等。年轻的一代,已深受其害。更不幸的是,不少的青年人(男、女)有意或无意地失身了,失去了童贞(lose one’s virginity)。什么是童贞、洁德呢?它是你献给你最爱的人的最好的礼物,那就是童贞、洁德。今天,我们特别恳求圣女为我们转祷,使我们在当今的社会中,能洁身自好,持守贞洁、洁德、终生不渝。这不但是对未婚者的要求,也是对已婚者的要求。
圣女依搦斯,为我等祈!

2009/01/19

中国大陆教堂欣赏

漳州天主堂





西开天主堂





温州圣母无原罪堂









上海浦东






















广州石室



















佘山圣母进教之堂






































上海主教座堂



















山西南关





山西阪泉山














山东青岛




沙面天主堂




2009/01/18

中国大陆教堂欣赏

青岛











































平阴胡庄天主堂





























































纽约华人堂




























































宁波药行街天主堂


















山东济南




















































































甘肃圣心堂
















凤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