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31

Veni, Sancte Spiritus

圣神,请来!
这是今天读经二后,福音欢呼前的继抒咏。以前对这歌曲的作者曾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教宗依诺三世,有的说是法国罗伯特国王,有的则说是教宗大额我略。今天,学者们普遍认为,凯特贝雷斯德望朗特总主教(Stephen Langton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 1228)是本歌曲的作者。他是当时出名的神学家,我们现有圣经的章数是他划分的,是他的杰作。
拉丁原创的歌曲结构、文法非常优美、流畅。歌曲一共有十段,每一段有三行,每一行有七个音节,并且,每三行均以“ium”结束,相当我们诗词中的押韵。
Veni(来)用了四次,Da(给)用了四次,指出圣神六个不同的称呼,并有六次直接向圣神祈祷。整体而言,本歌就是指出:圣神,请来,充满你信徒的心。中文的翻译虽很优美,但没有表达原有的结构和风格。比如,Veni——来。在本歌曲中,意义非常重要,非常丰富。这词的历史和人类一样古老。在基督降生之前,以色列的子民常常渴望默西亚的来临。如同默西亚一个普通的名字就是:他就是要来的那一位。正如我们在福音中看到的,若翰派自己的徒弟询问他是不是要来的那一位(路7:18-23)。第一代基督徒就借了这词表达对第二次来临(parousia)的渴望。正如天使对宗徒们说的:加里肋亚人,你们为什么站着望天呢?这位离开你们,被接到天上去的耶稣,你们看见怎样升了天,也要怎样降来(宗1:11)。我们也得知,初期的基督的祈祷常常以“玛拉纳他”结束,即,主,请来!在将临期第二阶段(十二月十七至二十四日)的特别谢主曲的对经中,也用这词来表达对基督的到来,拯救我们的渴望。因此,本歌中反复使用veni,来,意义不外就是表达我们渴望圣神的到来。这不是说,圣神还没有来,而是提醒我们注意他的临在,他的工作。可惜,中文的“降临”没有圣经和礼仪所具有的意义。


Latin text

Veni, Sancte Spiritus,
et emitte caelitus,
lucis tuae radium.
Veni, pater pauperum,
veni, dator munerum,
veni, lumen cordium.
Consolator optime,
dulcis hospes animae,
dulce refrigerium.
In labore requies,
in aestu temperies,
in fletu solatium.
O lux beatissima,
reple cordis intima,
tuorum fidelium.
Sine tuo numine,
nihil est in homine,
nihil est innoxium.
Lava quod est sordidum,
riga quod est aridum,
sana quod est saucium.
Flecte quod est rigidum,
fove quod est frigidum,
rege quod est devium.
Da tuis fidelibus,
in te confidentibus,
sacrum septenarium.
Da virtutis meritum,
da salutis exitum,
da perenne gaudium,
Amen, Alleluia. Amen.

中文:

圣神,请你降临, 从高天放射你的光芒。
穷人的慈父,请你降临! 恩宠的施主,请你降临!
心灵的真光,请你降临! 你是良善的施慰者;
你是心灵甘饴的宾客; 你是甜蜜的凉荫。
在劳苦中,你是憩息; 在酷热里,你是清风;
在悲痛时, 你是慰藉。
你是万福的真光, 求你充满你信众的心灵深处。
没有你的助佑, 人便一无所有,一无是处。
求你洗净我们的污秽, 灌溉我们的干枯,医治我们的创伤。
求你软化顽固的心, 温暖冷酷的心,引导迷途的人。
求你将七种神恩,赐给你的信众。 求你赐我们修德的能力,善生福终,
永享天福,阿们! 阿肋路亚!

借此今天的礼仪,复活期也划了上圆满的句号。教宗也在伯多禄大殿主持今日的弥撒,弥撒非常隆重,庄严神圣。我注意到教宗常俯首、默观这伟大的奥迹。值得一提的是,信友祷词中,有一个意向是用中文念出,英文旁述的。

圣神,请来,充满你信徒的心!愿天主圣神充满“访问”本博客的朋友。
祝大家圣神降临节快乐!

2009/05/27

圣三颂(Doxology)(总论79)

这是感恩经中最后的一个因素,它表达了双重的意义:主祭向天父献上赞颂,教友则以‘阿们’肯定,并以此作为感恩经的结束。
总论指出,这是主礼的祷词,教友不可以同主礼一齐诵念(236号)。不少神父“美其名曰”:为了教友更好地参与(active and full participation),邀请他们一齐诵念或咏唱。这是严重的违规行为,同时,也是误解、曲解(misunderstand and misinterpret)梵二会议所谓主动、积极参与礼仪的意义。的确,梵二鼓励教友主动、积极参与礼仪(礼仪宪章14),但是,这不是说教友在礼仪中可以“无所欲为。”会议清楚地指出,这种主动、积极参与礼仪是通过,如:聆听、坐、立、回应、歌唱以及静默等实现,并没有要求教友参与主礼的行动。不过,客观来说,导致教友与神父一齐诵念圣三颂的现象,不是由于教友的关系,而是神父的原因。神父邀请他们那样做。
再举几个误解和曲解会议要求的例子。不少的堂区使用显示屏和LCD,用电脑投射读经的内容,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友。显然,这远离了了礼仪的精神,首先,礼仪要求我们“聆听”天主的圣言——听,而不是看;其次,要求把注意力投射、集中在读经台——elevated place.现在把读经的内容投射出来,一破坏了“聆听”的幅度;二注意力不是在读经台,而是在显示屏。这与主动、积极参与礼仪的有过而无不及,可谓背道而驰!
总论指出,教友们应在同一台的弥撒中领受圣体(85号),表达主动、积极参与礼仪。试问,有多少堂区是这样做的呢?有多少教友领受的圣体就是他们所参与的同一台的弥撒呢?又有多少神职在同一台弥撒中,把所祝圣的圣体分送给教友呢?君不见,不是经常从圣体柜里取出来的吗?前几天,几位堂区神父讨论为什么送圣体员,既然可以分送圣体,为什么不可以从圣体柜中取圣体呢?尚且不谈可以不可以。总论的原则是,教友应在同一台弥撒中领受圣体,因此,就不存在从圣体柜中取圣体的问题。

2009/05/24

进教之佑,为我等祈

进教之佑,为我等祈 Mary help of Christians, pray for us, for the Church in China! 为某些教友而言,今天是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可谓双喆临门(a Double feast),既是圣母进教之佑又是耶稣升天节。 教会通常在复活第七主日,庆祝耶稣升天节,因此,今天不可以举行圣母进教之佑节日的弥撒了,因为前者优先。为何在第七主日庆祝耶稣升天节呢?这是因为礼仪年历总论的指示,总论指出,耶稣升天节在不是法定假日的地区,则移到复活第七主日庆祝:“若主显节、升天节、圣体圣血节在某些地区不是法定罢工日,应该移到一个合适的主日庆祝。因此:复活第七主日庆祝耶稣升天节”(第七号)。罗马则于当日庆祝耶稣升天节,逻辑来讲,那是因为是他们的假日,教会可以满全节日的义务——参与弥撒。在咱们中国,应该今天庆祝耶稣升天节,好使教友满全节日的义务。 由于,本人所在的堂区是圣母进教之佑堂,所以,昨晚弥撒后,本堂神父偕同众教友举行了隆重的游行礼,教友之多,队伍之长,可谓前所未有。游行队伍所到之处,无不令人感动,不少教友在自家门口尊奉圣母像,点着小蜡烛。此情此景,印象十分深刻。游行队伍于二十二时四十五才返回教堂。 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堂神父象去年一样(Gerry Battad)不但在至圣所和饭厅内挂上国旗——照片就是有利的证据,而且在弥撒中---九台弥撒,告诉教友要特别为中国的教会祈祷,因为这是教宗的邀请和呼吁。身为中国人的我,十二感动。 这是几张极为珍贵的照片,请欣赏:





























2009/05/17

共祭者的手势

在共祭弥撒中,总论对共祭神父的手势也有统一的规定。
总论指出,第一次呼求圣神(epiclesis)时,共祭者向祭品伸出双手,如第二式感恩经:上主,你是实在是神圣的......总论没有具体说明手势应怎么样,仅说:Manibus ad oblata extensis, with hands extended toward the offerings. 由于,这里是呼求圣神,因此,使用epiclesis gesture是理所当然。不过值得注意的是:manibus,是双手而不是一只手,除非共祭者手中拿着礼书,不便伸出双手。
然后,是祝圣叙述:除了低声和主祭一齐诵念祝圣经文外(这是我的身体...),同时也伸出右手。学者们对此手势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说应手心向下——覆手式,有的说不应该,应是手心向上,因为 “这”是指示代词,是一种邀请。但在讨论的过程中,大会回应说既不是手心向下(palm downward),也不是手心向上(palm upward),而是palm sideward,就是“斜式手掌”(Documents on the Liturgy,no。1810.J.notes),可以肯定的是,这与有效性无关。虽然如此,当局没有确定规定应是什么样的手势,我们期望再次修改总论时,会有明确的规定。
之后,主祭高声宣告:信德的奥迹。不少执事高声宣告:信德的奥迹,这是不对的(参阅总论151号)。
然后是共祭和主祭一齐伸开双手,如以第二式感恩经为例:伸开双手念:「上主,因此我们纪念基督的圣死与复活……」(Memores igitur),及「我们恳求祢,使我们分享基督的圣体圣血……」(Et supplices)。很多人共祭者却不如此。此外,当主祭念「至于祢的仆役、我们罪人……」(Nobis quoque peccatoribus)一句时,所有共祭者捶胸 (224)。总之:共祭者在祝圣圣体前后的手势:就是覆手、伸手以及祝圣后的伸手,具体请参考总论214-236。

2009/05/11

共祭(concelebration)

共祭(concelebration)

或许,现在我们对共祭并不陌生,并以为那是理所当然的(take it for granted),其实不然。
共祭是梵二会议的创举,是梵二会议给当今教会的一个礼物。的确,我们可以在历史找到共祭的痕迹,早期教会也有所谓的共祭,如祝圣神父或主教,但不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共祭,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共祭。
梵二后的共祭是经过历了“千辛万苦”的过程,这此过程中可以看出教会/教宗以及主教们的用心良苦。1963年,意大利著名的礼仪学家(Cipriano Vagaggini神父)开始研究共祭的问题。1964、3、15有专门的小组研究讨论共祭的问题,这小组由不同的专家组成。后来 “共祭小组”的报告得到了梵二会议的肯定,最后在1964、6、26由小组的主席——枢机主教呈给教宗。教宗同意并要求他们先做“试验”(experimental celebration)。
此后,先后在六个不同的地方/隐修院(abbey)举行共祭弥撒:罗马的安瑟莫、西班牙的莫安特瑟拉特、法国的安克而克特、比利时的马立得索而、德国的玛利亚拉阿克以及美国的圣若望隐修院。共祭的弥撒准许一个月举行七次,共祭的神父或主教限定在二十人之内,并围着祭台;弥撒之后,他们要向大会上交一份报告,指出优缺点。此后,有不少的主教向教宗要求,同意他们举行共祭弥撒,如一些年长生病的神父,一些修会团体或大学,教宗都一一允许同意了。同年的9、14日教宗亲自在罗马大殿举行共祭弥撒。此后,请求教宗同意举行共祭弥撒,来自世界各地的要求络绎不绝、纷至沓来。同年的十二月初,教宗召集了大会的秘书们,并要求他们结束共祭弥撒试验的阶段,准备、出版共祭弥撒礼书。十二月二十日修改的礼书寄给二十八位专家审察,同时要求他们在次年的一月五日之前呈交一份共祭弥撒新问题的报告。在众多专家的努力下,共祭弥撒的法令终于在1965、3、7日公布了,并于4、15圣周四生效。
当然,这过程要比我们想像的难得多、复杂、困难得多。梵二后的共祭弥撒来之来易,让我们珍惜梵二会议带来的礼物!

2009/05/10

住在基督内

如果我问:你们现在住在哪里,你们可能会说,神父我们住在苏卡特(Sucat)、Bicuntan(皮古堂)、Manila(马尼拉)。你们的回答都没有错,这也表示你们住在不同的地方。
不过,今天的福音告诉我们,我们住在哪里?应住在哪里?住在哪里呢?那就是“住在基督内”。这里我们共同的住处。“住在我内”(μεινατε εν εμοι)是本日福音关键的词汇,出现八次,这说明这很重要。福音不断地强调我们要住在基督内,让基督住在我们内。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讲,就是与他亲密结合,勤领圣体,寻求他的旨意。“恶其所恶,好其所好”。
那么,如何“住在基督内”呢?非常巧合,我们可以在读经二中找到答案。读经二告诉我们住在基督内的方法。圣若望说:那遵守他命令的,就住在他内,天主也住在人内,即天主的诫命,基督新的诫命——爱的诫命。因此,住在基督内的方法就是遵守天主的诫命。
为什么作者要我们住在基督内呢?1、因为,没有基督我们一无所有,一无所是,一无所能。Christian without Christ is nothing。结果如何呢?干枯了,因为没有基督的生命,因此被投入火中, 2、圣史给我们指出,结果实(Bearing much fruit),爱德的果实。结果实是本日福音另一关键的词汇,一共出现六次。这也可以说是圣史强调住在基督内的原因。
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住在基督内吗?我遵守天主的诫命,爱的诫命?我在生活中结爱德的果实了吗?


Living in Me

If I ask where you are living now,some of you might say I am living in Sucat, Father,other may say I am living in Bicutan,still others Manila.
However, today’s Gospel tells us where you should live, where you live, where is it? Living in Christ, that is, we should live in Christ; that is where we live. “Live, abide or remain in me” is a key phrase in today’s Gospel. It occurs eight times in all. It means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evangelist to live in Christ, or let Christ live in him/us. What does it mean? It means to say that we have to seek God’s will and receive the Holy Communion frequently, and love what God, Jesus loves, and hate what Jesus hates etc.
How to live in Christ then? It is so coincident that we can find the answer in the second reading. It tells us the means to live in Christ. St. John says: “All who keep his commandments abide in him, and he in them, and by this we know that he abides in us, by the Spirit which he has given us.” That is, to keep God’s commandments and Jesus’ new Commandment; this is the way to live in Jesus Christ.
Lastly, why live in Jesus Christ? Once again, the Gospel shows us the answer:
1. Because without Christ, we are nothing, we can do nothing. That is why people tend to say that Christian without Christ is nothing (Christ-ian I am nothing). Far worse is that it will be burnt if one does not live in him. “If a man does not abide in me....fire and burned.”
2. Bear much fruit. This is another principal phrase, which occurs six times in this Gospel. Jesus says unless you live in me, you can bear much fruit; otherwise you can not.
Let us reflect on our own lives by asking these simple yet meaningful questions: Where am I living now? Do I live in Jesus? Do I keep God’s commandments? Do I bear fruit of charity in my life?

2009/05/08

礼仪问答

非常抱歉,还是没有网络,故不能及时更新博文!请原谅!

上周礼仪栏目的问题非常实用,请看...

问:在一些大的场合,弥撒中有三或四个共祭的主教,也有很多神父共祭,如祝圣执事、神父,或祝圣新教堂落成典礼,或欢迎新主教和宗座大使。献礼经后,当共祭的主教们围着祭台时,那么协助主教的执事就不可能站着主祭的主教旁边了;此外,当主祭的主教就座时,执事也就不可能坐在主教旁边,因为,共祭的主教坐在主祭的主教旁边。还有就是在有数位主教共祭的弥撒中,主祭的主教在弥撒结束时邀请所有的主教和他一齐降福教友,这是合乎礼仪吗? 请指点迷津?
 教授回答说: 执事在弥撒中协助主教是突出主祭主教角色的一种方法。虽然,他们的位置应靠近主教,但不一定就在主教的两旁;尽管共祭的主教们应有一个的更明显、更好的位置,但是他们不应该坐在主祭主教旁边。

在念感恩经时,执事应站立在共祭者的后边。不过,共祭者不应该妨碍执事在弥撒中执行其职务,即使是主教也不应该如此。如果祭台的空间很小、很挤,那么有一个执事在祭台协助主教就好了。

教宗通常在星期三的三钟经后,邀请所有在场的主教一齐降福教友,但是他从来没有在弥撒中邀请主教们与他一齐降福教友。因此,主祭的主教邀请共祭的主教一齐降福教友是不正确的礼仪习惯,因为那是属于主礼的行动。

问: 关于诵念日课:有些地方,开始念简短读经时,说:“恭读XX圣经”,并在读经结束时念:“天主的圣言”。显然,在日课的总论中已有清楚的指示,说,不需要念“天主的圣言。” 也有不少的地方,有人在读经台上读了圣经,在读经结束时,也没有念天主的圣言。根据总论,哪一种方式是对的呢? 由于没有清楚地说明,有时,也制造了不少麻烦和混乱。

答: 日课的读经不需要任何的致候词或恭读XX圣经之类的话语,因为在日课中简单地读出圣经,这是习惯。由于读经后的对答句是对简短读经的回应,所以,读经员在读经结束时也不用念“天主的圣言”。

问: 弥撒中福音的结束词。意大利语版的读经集中,福音后的结束词是“基督的话”。我们中有些神父在意国学成归来后,回到了我们自己的国家——孟加拉国,他们也使用同样的结束词,包括在这里的意籍神父,在读完福音后,就说“基督的话”(Word of Christ)。我们的教友感到十分困惑。请澄清哪一个是对的,“天主的话”,抑或“基督的话”。

答: 其实,意大利语版有读经集福音后的结束语是“天主/主的话”(The Word of the Lord)。其他读经后的结束语则是“天主的话”(the Word of God)。这不同的翻译则带出拉丁“Verbum Domini”的双重意义,这也可以从教友对不同的读经的回答看出来。不过,需要澄清的是,没有人可以私自改变已批准的礼仪经文,不管他在哪里学习过。

问: 据我所知,执事可以降福。但是,如果在念日课时,主教、神父均在,那么执事降福大家对不对呢?

答:除非有其他的原因,主教比神父优先,神父比执事优先。如果有神父在,执事不应该降福教友。
教授的回答,就是我不久前提到的“礼仪中优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