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08

祝圣执事典礼

今天受邀参加在圣多玛斯大学小圣堂举行的祝圣执事典礼。参加本典礼的有修女、教友,执事家属及共祭的神父们。就整体而言,今天礼仪的氛围不错,没有太多的嘈杂、喧闹干扰礼仪的进行,除了几个使用闪光灯在拍照的业余摄影师外。虽然如此,有几点还是值得与大家分享:
1. 主教的道理
主教的道理令人耳目一新。他说今天虽然又是平凡的一天(Just another ordinary day),但是为在这里的我们却不如此,而是不平凡的一天。接着,主教介绍了执事后候选人的家庭和信仰背景以及他们将来的使命,我非常喜欢这一部分。后来,主教言简意赅诠释了读经的内容。
2.礼仪中的歌曲
今天庆典中的歌曲使用了不同的语言。垂怜曲、诸圣祷文、圣圣圣、羔羊颂和领主咏以拉丁文,优美的额我略调式唱出,光荣颂、天主经等用了英文;奉献曲则用了中文。看起来是一些修女献唱了的一首歌,我非常熟悉的歌曲,《渔人的渔夫》。歌词是这样的:你曾经走近那海边, 并非寻求富贵多饱学之士,你唯一企盼要我跟随你...就弥撒该奉献部份而言,我个人觉得不是非常合适。因为我们不知道原作者要表达什么,是奉献曲还是领主咏,而且,修女唱得没有什么特别,我个人觉得这首歌应该是欢快的,而不是伤悲的,忧愁的歌曲。本来伴随奉献礼的歌曲应是欢快,喜悦的(joyful giving and rejoicing,参阅礼仪词典p465)。不过,就今天礼仪的主题而言,这首歌可以扯上一些关系,如耶稣在加里肋亚海边召叫宗徒,他们便舍弃了一切等。
3.鼓掌
若你已多次参与祝圣执事、晋铎典礼,对鼓掌,你一定不会陌生。今天也不例外。这使我想起七月份在澳洲时,入住家庭的主人非常严肃地问我:“神父,礼仪中可以鼓掌吗?”当然,他是非常不喜欢在礼仪中看到有那种举动,他解释说我们不是去参与一个party、or other social celebration and concert.我们所参与的是上主的聚会,the banquet of the Lord.若如此,这种举动合适吗?当我们回到最早的传统——Apostolic Tradition of Hippolytus,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鼓掌,礼规仅提出:Acclamo or assentor.前者表示 “cry out with approval”;后者表示“to assent or to confirm.”仅表示高兴、同意而已。不管怎么样,礼仪中的鼓掌值得我们进一步反省。
4.感谢词
在我们圣秩圣事的庆典结束时,通常会有一个代表出来致感谢辞。但是,在希波律宗徒传承中,这一部分根本找不到,就没有这一部分。虽然,可以接受、理解这样的做法,当事人怀着感恩的心感谢天主,朋友、家人等。不过明显不好的是,通常他们会在读经台上,宣读感谢词,这一点使我难以接受。所以,我当时就在想,是不是可以准备另一个台子,不同于读经台的站台给他们致感谢词呢?
5.共祭者的手势
2002年《罗马弥撒经书总论》可能没有具体提及主教及共祭者的手势问题。但是《主教礼书》(Caeremoniale Episcoporum)一书中,就有清楚的规定:在礼仪庆典中,在游行时,跪着祈祷时,或者从祭台到座椅时(Cathedra)或从座椅到祭台时,主教都要双手合什,除非手里拿着其他物件,如牧权。共祭者与其他礼仪服务人员也是如此,无论是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还是站立,都是双手合什。双手合什的意思是双手合并,置于胸前,右手的大拇指放在左手的大拇指上(参阅107# 和注释80#)。这是礼仪庆典中正确的神职及礼仪服务员的姿势。那么,现在的共祭者的姿势是怎么样的呢?要么双手下垂,要么是置于小腹之上。这两者都不是正规的礼仪姿势!我在想这姿势是中国人表达尊敬的姿势吗?纵然是,我也不敢苟同。中国人表达尊敬一定不是那样子的,双手下垂或放在小腹上。礼书中的表达非常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诚于中,形于外。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不为的原因可能就是我们对礼仪、对天主怠慢的表示,或是我们不知道在礼仪中要发生什么——real Presence of Jesus.
礼仪是天人的相遇,值得每个人珍惜与尊重,并要求我们身心的投入,去感受天主的‘触摸’(touch)。

没有评论: